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济 >

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国大众富裕阶层的投资情况

时间:2014-09-26 14:46  点击:  字体:

 

      整体来看,受访的大众富裕阶层中有86.4% 进行了个人资产投资,而问及是否打算继续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这一比例从去年的83.2%降至81.3%,2013年资本市场的大环境降低了投资者们的热情。

      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不同,进行个人资产投资和打算继续投资的比例也有所差异。在个人可投资资产为60-300万的人群中,有84.3%进行了个人资产投资,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00-600万的人群中,则提高至91.4%。显然,可投资资产规模较高的人群投资的意识和行动力高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低的人群。

      不同地区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对于是否进行个人资产投资是有明显差异的。拿典型的几个地区来看,珠三角和山东进行投资的比例都为92.1%,高于京津地区的88.9%,更高于长三角地区的81.9%。山东的大众富裕阶层投资意识的增强得益于近两年来山东省的金融业高速发展,而相比金融投资,江浙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依旧青睐实体经济。

 

  

      中国大众富裕阶层的投资资金累积的方式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经营收入、工资收入、投资收入、个人储蓄及遗产继承几个方面。大众富裕阶层职位主要集中在企业主、管理层和一般职员。在本次调查中,工资收入是受访大众富裕阶层最主要的积累财富方式,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9.0%,排在第二的是投资收入,占比31.8%。

      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00-600万的受访人群中,投资资金来源在前两位的是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60-300万的受访人群主要投资资金来源为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较高的人群中,企业主的比例更高,自然该阶段人群投资资金来源有很大比重是经营收入,且比重比去年调研的44.0%高出3.6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的投资资金来源看,调查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与整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的是山东和京津地区,投资资金来源前两位是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从这一点看这两个地区的大众富裕阶层对于把投资取得的收益继续投入进去的意愿要高于其他地区,这一点也与后面要谈到的继续投资意愿趋势保持一致。

 

 

      受访大众富裕阶层最青睐的前三大投资品种分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房地产及股票,与去年的调查结果一致,但比例发生了变化。去年大众富裕阶层首选的银行理财产品比例为62.5%,而在今年的调查中,蹿升至80.7%,显示出大众富裕阶层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钟爱。次选房地产的比例则基本维持不变,第三选择的股票从去年的47.6% 下降至今年的37.6%。

      l 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揽储的角色,近10 年来增长一直比较迅速。低风险和较确定的回报使得投资渠道不多的大众富裕阶层选择把资金投入进去,也因此青睐比例上升了18.2 个百分点。

      l 房地产的投资是相对较为长期的产品,大众富裕阶层更愿意保持现有房地产投资。

      l 股市整体表现依旧不如人意,部分投资者选择从股市撤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回报更高或者更稳定的产品中,因此占比下降了10.0个百分点。

      不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大众富裕阶层投资最多的前两大产品都是银行理财产品及房地产,并且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青睐度上仅相差1.9个百分点。对于门槛较高的房地产投资而言,则更受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300-600万人群的青睐,这一点与去年的趋势保持一致,但差距在逐步缩小。

      不同地区的大众富裕阶层投资最多的前两大产品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山东地区受访者对于基金的青睐度格高达58.0%,远高于整体值36.9%。

 

 

      调查显示,面对着比之前形势更为复杂的大环境,大众富裕阶层使用闲置资金继续进行投资的意愿降低,从去年调查时的83.2%降低至今年的81.3%。在选择继续把闲置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的人群中,表示将会增加投资额度的占59.0%。21.5%的大众富裕阶层表示愿意拿出超过60%闲置资金,比去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但是愿意拿出闲置资金超过40%的受访者却高出去年5.4个百分点。这个趋势表明尽管投资意愿仅有些微的降低,但是对于投入资金的多寡大众富裕阶层却更多的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00-600万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人群继续进行投资的意愿为82.5%,比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60-300万的受访人群高出1.7个百分比。但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60-300万的人群投资热情显然更高,表示未来投资额度不变或增加的占比达91.1%,且23.6%的受访人群更愿意拿出60%以上的资金再次进行投资,这两个数值分别高于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300-600万的大众富裕阶层人群0.7个百分点和7.0个百分点,这个对比趋势比去年更为鲜明。

 

 

        随着年龄的上升,表示愿意拿出超过40%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的受访者比例也随之增长。从30岁以下大众富裕阶层的56.2%过渡到50-59岁大众富裕阶层的61.4%,维持着比较平稳的上升,而年龄到达60岁及以上,该比例突然蹿升至69.2%。

       从地区上看,京津和山东地区的受访者继续投资比例要高于另外两个地区,分别为82.6%和85.3%,而长三角地区仅为76.0%。但京津和山东地区表示未来投资额度减少的比例却也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显然这两个地区的大众富裕阶层的投资行为相对谨慎。

 

 

 

       2013年6月,以余额宝为开端,互联网金融迅猛崛起,随后百度百发、微信理财通等产品纷纷涌现。互联网金融以操作简单、收益高、资金使用灵活、不设最低购买限制等优势抢夺市场,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压力。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幅度创近6年同期新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咄咄紧逼,五大国有银行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同时陆续发行预期收益率6%左右的理财产品,借以挽留陆续“出走”的客户。

       数据显示,受访大众富裕阶层中有41.7%的人群参与了互联网金融投资,这一数值比调查之前所预期的要低一些。显然,各大银行及时推出的“挽留”产品在大众富裕阶层中比较认可。在购买的人群中,最早推出的余额宝显然拥有绝对优势,29.9%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表示购买了余额宝,而表示购买了百度百发受访者仅占2.0%。

 

 

      在接受调查的大众富裕阶层中,有95.6%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拥有三套及以上的占15.5%。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300-600万的受访者拥有自己住房的比例高达97.8%,高于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60-300万受访人群的94.6%,且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也高出11.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在他们财富积累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30岁以下的大众富裕阶层尽管拥有一定的资产,但面对持续高涨的房价,仍然有31.2%受访者没有自己的住房。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住房的比例也越来越高,50岁及以上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超过三成。

      调查的结果显示,57.9%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没有房贷,仅有21.6%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的房屋贷款余额超过房产价值的25%。对比不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大众富裕阶层人群可以看出,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300-600万的人群在贷款的压力上明显小于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60-300万的人群。

      珠三角地区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拥有至少一套房产的比例是95.0%,高于长三角的91.0%、山东的88.0%和京津地区的88.0%。山东地区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比例最高,为22.2%,远高于另外三个地区。这可能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已经维持较稳定的高房价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山东地区总体房价较低、但近两年房价涨势迅猛有关。同样我们对比房贷数据也可以看出,山东地区有25.7%的受访大众富裕人群的房贷余额超过房产价值的25%,超过另外三个地区。

 

 

 

       近两年房价面临失控、泡沫即将破灭的传言尽管一直未停,然而对应的是房价仍然坚挺且居高不下。在受访大众富裕阶层中,已经拥有至少一套房产且打算继续投资房产的占26.1%,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300-600万的大众富裕人群这一比例达35.0%,高于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60-300万人群的20.4%。而随着年龄增长,继续投资房产的比例也随之提高,在40-49岁间达到最高29.5%,之后逐步下降至最低,60岁及以上的大众富裕人群仅有17.3%表示会继续购买房产。

       与前面提到一致的是,山东地区的受访大众富裕人群在已有至少一套住房的前提下,打算继续投资的比例最高,达到46.6%,而京津地区仅为15.5%。究其原因,与山东省房价相对较低、环比涨幅稳定、同比涨幅迅猛有关。山东地区的房价相对较低,投资门槛会比京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低很多。

 

 

    扫一扫,关注我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关注银创财富公众平台